【措施】
对于外墙板的模板排列,应预先考虑在外侧面的下层模板留一条通长模板,这条模板的上口必须高出下层混凝土表面10~15cm,下层模板拆除时这条模板不拆除,以这条模板与上层墙板模板连接牢固,上层墙模板安装后浇捣混凝土,这样浇捣的混凝土墙板外侧表面平整,不显接槎。对于内墙板的模板安装,如果楼(地)面较平整的,墙模板可直接近墙的宽度在楼(地)面上支模,但模板下口处应找平,与楼(地)面接槎处应用纸筋灰等嵌缝;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墙板宽度先浇捣10~15cm高的混凝土导墙,以此作为模板的"靠山",但立模板的下口地面应找平。
【分析】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原因分析如下: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6.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分析】
1.木模板周转次数多,其表面刚度不足,拆除时表面模板皮残粘在混凝土面层上。
2.使用了失效的脱模剂或脱模剂刷不均匀、漏刷。
3.脱模过迟,未及时养护,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其早期表层强度发展过快,混凝土粘连木模。
【措施】
1.对于经过多次周转使用的木模,剔除其中表面刚度不足或弯曲变形的木模。仅局部表面刚度不足的木模,使用前应重新修补。
2.木模拆除后应及时清理表面砂浆及翘皮,认真涂刷有效的脱模剂。
3.采用快速拆模体系,当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时,及时松开模板,对混凝土淋水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