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杯基中心线弹线未验方。
2.杯基上段模板支撑方法不当,浇筑混凝土时,杯芯木模板由于不透气,相对密度较轻,向上浮起。
3.模板四周的混凝土振捣不均衡,造成模板偏移。
4.操作脚手板搁置在杯口模板上,造成模板下沉。
5.杯芯模板拆除过迟,粘结太牢。
1.杯形基础支模应首先找准中心线位置及标高,先在轴线桩上找好中心线,用线锤在垫层上标出两点,弹出中心线,再由中心线按图弹出基础四面边线,要兜方并进行复核,用水平仪测定标高,然后依线支设模板。
2.木模板支上段模板时采用抬轿杠,可使位置准确,托木的作用是将轿杠与下段混凝土面隔开少许间距,便于混凝土面拍平。
3.杯芯木模板要刨光直拼,芯模外表面涂隔离剂,底部应钻几个小孔,以便排气,减少浮力。
4.浇筑混凝土时,在芯模四周要均衡下料并振捣。
5.脚手板不得搁置在模板上。
6.拆除的杯芯模板,要根据施工时的气温及混凝土凝固情况来掌握,一般在初凝前后即可用锤轻打,撬棍拨动。较大的芯模,可用倒链将杯芯模板稍加松动后再徐徐拔出。
【分析】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原因分析如下: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分析】
1.采用的模板刚度差,两侧模板组装松紧不一。
2.未采用振捣棒振捣密实。
3.未采用对拉螺栓,只采用对顶支撑或铁丝拉结固定模板。
4.浇捣口处混凝土处理不细致。
【措施】
1.不得使用刚度差、周转次数多的胶合板模板,模板应采用50mm×100mm的方木作横肋,设穿墙螺栓,以ф48钢管作围檩收紧。
2.构造柱上口开设斜槽浇捣口,用小直径振动棒将混凝土振捣密实,模板内外严禁用器具撞击。
3.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浇捣口部位应分层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