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
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模时,垂直度要找准确。
钢模板上口应用ф8mm圆钢套入模板顶端小孔内,中距50~80cm。木模板上口应钉木带。以控制带形基础上口宽度,并通长拉线,保证上口平直。上段模板应支承在预先横插圆钢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木模板也可用临时木撑,以使侧模支承牢靠,并保持高度一致。
组装前应将模板上残渣剔除干净,模板拼缝应符合规范规定,侧模应支撑牢靠。
支撑直接撑在土坑边时,下面应垫以木板,以扩大其接触面。木模板长向接头处应加拼条,使板面平整,连接牢固。
【分析】
不掌握混凝土侧压力对模板的影响程度,使用的模板柱箍材料截面及刚度小,柱箍设置的间距大,浇捣混凝土的侧压力会将模板柱箍向外推移,柱箍被拉开,造成模板爆模,混凝土漏浆、不密实,形成蜂窝或孔洞,混凝土截面尺寸超过允许偏差值。
【措施】
根据柱子的混凝土重量、截面尺寸、侧压力大小,合理选择柱箍的用料。柱箍的间距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每隔600~1000mm加设一道牢固的柱箍,柱箍应卡紧模板,防止爆模。
【分析】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原因分析如下: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