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如果为木顶撑,纵横向支撑之间应设拉杆或拉条板互相拉结,拉杆或拉条板离楼地面50cm一道,以上1.5~2.0m设置一道。
支撑高度如果超过4.5m应搭设满堂脚手架进行支撑。支撑如果为工具式支撑,则应设置水平拉杆与斜拉杆,保证支撑柱之间互相拉撑成一整体。当梁的跨度大于4.0m应按照施工规范的的要求进行起拱。拆模应按照规定的强度要求经过申请批准后方能拆除。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模板及其支撑的值班检查,随时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措施】
1.必须保证模板安装的垂直度,安装好后不得碰撞模板。
2.三角挂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必须有防止模板受振发生位移的可靠措施。内外模板必须连接牢固,每块模板用两道钢丝绳、倒链与内横墙拉结牢固,以防模板受振动时位移。
3.改进模板设计。在模板的上下两端固定一道木板或橡胶板及橡皮条。浇完混凝土后,每层墙面出现一道凹槽腰线。支上层模板时上层木板(或橡胶板)紧贴于凹槽内,可防止出现错台漏浆,即使出现不平或错台,也便于进行修补。
4.在混凝土墙上预埋ф16螺栓,先套入限位槽钢,严格按水平标高控制线调平紧固,使支承槽钢有足够的承载力,再将大模板落入紧固限位槽钢上,调整紧固限位螺栓,使墙模完全紧贴在已浇混凝土的墙面上。为了更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漏浆,使外墙混凝土达到过渡平滑并保持下层混凝土墙清洁。
【分析】
1.异形柱阴角处无法设置柱箍,阴角处木模固定完全靠销栓或对拉螺栓,由于销栓和螺栓数量配备不足,在混凝土振捣时产生胀模现象。
2.楼面平整度差。立模前未用水泥砂浆找平或封堵,封模后用木片、水泥袋纸等塞缝,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外溢,拆模后有纸片、木片等嵌入混凝土内。
3.模板拼缝不严,阴角处的模板刚度不足,振捣棒插入混凝土内过深,振捣时间过久,使模板底部承受的侧压力过大而漏浆,出现蜂窝、麻面或露筋。
4.柱模板未浇水湿润,柱混凝土浇筑前未铺一层水泥砂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