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桁架式吊装平衡臂及相应提升装置,调整水平度和垂直度,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芯柱的提升采用设置固定在层平台的反力支撑平台上的四只大吨位手拉葫芦进行人工均匀提升操作,每天提升高度根据芯柱每节长度确定;芯柱每次提升到位置后,下部采用四只千斤顶对角对称顶紧芯柱底部以避免下沉,同时通过芯柱限位器牢牢固定住芯柱以避免芯柱产生水平位移或倾斜;芯柱提升的同时,桁架式吊装平衡臂同时提升,并处于空载状态,时刻观测芯柱的垂直度偏差情况,如有偏差及时调整;每次芯柱提升的高度为超过下一层需安装平台高度以上3m以下,然后吊装相应平台以下钢柱、钢梁及斜撑。
直至完成所有平台的钢构件安装工作;具体是指主体结构分层施工,第二层结构构件安装完成后,验收合格,切割平衡臂外挑过长部分,提升芯柱并使旋转体随之升高,高度达到后,固定芯柱,吊装第三层结构构件安装完成后,验收合格,切割平衡臂外挑过长部分,提升芯柱,以此类推,直至构件全部吊装完成。
桁架式吊装平衡臂随着结构截面变化而逐渐缩短;每层钢构件吊装完成后应随之搭设钢管脚手架平台,为焊接工作提供操作平台。
公路桥梁中有不少桥梁的下部结构采用简单的刚架结构,即桥梁的下部基础为两根或多根桩基础,墩身为两根圆柱墩,桩间系梁联结(或不设系梁),墩顶盖梁联结。例如,已经建成的京福高速公路大黄山特大桥、邵店镇沭河大桥,以及正在兴建中的京杭运河特大桥、高水河特大桥、润扬大桥南北引桥等,均是采用这种结构。在这些桥梁的盖梁施工中,采用了支架法、横穿型钢法、预埋钢板法、抱箍法等等施工方法。
钢模板施工中,可能发生工人坠落、模板坍塌等事故,为避免这类事故发生,必须切实做好安全交底,并要求工人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操作。
(1)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一些钢模板施工现场存在在上部有人作业的情况下,既没有安排下部人员撤出,又没有实施交叉作业安全防护的现象,这样很容易发生坍塌事故。
(2)疏忽大意,脚手架与阳台、墙体间有空当,没有满封,而且安全挑网未及时按每隔四层设一道,地面人员作业也无安全防护棚。
(3)未采用梯子或搭设脚手架等操作措施,擅自利用已立好的柱钢模板肋作为支点,攀登至高处作业,致柱模偏移、失稳、柱筋弯曲而导致柱模整体倾倒。
(4)立模时木工没有按爬架尺寸要求控制模板钢管的外露尺寸,没有按工艺要求选用钢模,随意用木板代替,因此模板安装不恰当也是引发此事故的又一个间接原因。